“为了全村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和村里的建设,我愿意让出水塘,大力支持河堤修复。”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金紫乡三江村二十组村民刘再春,多年前在该村河边荒滩地开了0.3亩水塘,近期由于村里实施河堤修复项目,刘再春不同意占用他的水塘。该村支书刘国辉带领村支两委干部多次入户做思想工作,11月14日,终于做通了刘再春的思想工作,同意进行河堤修复。
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省级试点县优势,按照“勤于钻研谋品牌、立足实效创品牌,注重成效立品牌”的原则,积极探索深化“党建5+”品牌打造,持续推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开展基层党建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选好管好用好驻村帮扶工作队,认真落实好“三走遍四抓实”的任务。鼓励从本村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青年、退役军人等群体中发展入党积极分子,建强村级后备力量。完善“四议两公开”决策机制、村民自治机制、民主监督机制,形成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多元共治格局,健全完善基层组织体系。资江村、花龙村和大同村先后获评全国、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
“我72岁了,一个人居住,孩子都不在身边。全靠社区干部和邻居们的帮助,让我生活开心无忧!”11月14日上午,儒林镇东海社区居民张奶奶接过陈大时手中的反诈宣传资料高兴地说。陈大时是东海社区居民一组组长,自三长体系建立以来,牢记“听民声、解民困、顺民意”的服务宗旨,他积极参与社区疫情摸排防控、禁毒反电诈、治安维稳、森林防火、矛盾纠纷调解、文明祭祀等宣传工作,成了社区第一网格的一名睦邻长。用行动诠释小小睦邻长的大大作用,也诠释心存感恩携爱同行的美德。
该县以党建引领“多网合一”为抓手,按照“精准划分、科学定格”的要求,在村(社区)以下设片长、组长、邻长,将原党建网格、政法综治网格、信访维稳网格等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全县划分为826个片级网格、2170个组级网格、7658个邻级网格,建立“片—组—邻”的基层治理组织体系。同时,全面推行“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辅警”“一村一人才小分队”,聘请法律顾问13名,招聘辅警172名,召开全县科技专家服务团会议,联合省市专家成立水果产业、蔬菜产业、畜牧产业等5个科技帮扶专项小组,“一乡一科技服务团,一村一人才小分队”覆盖全县乡村,织密延伸村(社区)党组织触角,建立“发现、反映、解决、反馈”问题的闭环机制。
该县以数字化平台为依托,将乡村治理与数字化深度融合,全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规范乡镇权力和责任清单111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目录49项,下放乡镇公共服务事项57项、村(社区)公共服务事项53项,切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造“我们村”建设示范村80个,推广建立与经营性商店合作模式的“积分超市”90家,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可量化指标,实行“积分制+数字化”,数字赋能助力乡村治理被国家乡村振兴局作为典型推介和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专题报道。
该县聚焦社会治理六项重点工作攻坚行动,持续深化“入户走访见干部、政策宣传见干部、急事难事见干部、化解矛盾见干部、社会治理见干部”的“五见干部”活动,全面落实五个“精细化”服务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加强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广泛开展法律宣讲活动,深入开展农村矛盾大排查、纠纷大化解、情绪大疏导、法治大宣传、治安大提升“五大”活动。共建立党员志愿服务队556支,联系服务群众48968户,收集解决群众诉求1858个,化解矛盾纠纷821起。获评“省平安建设先进县”“信访工作示范县”,多年保持省平安县称号。
白毛坪镇卡田村苗医肖三熊,30年来风雨无阻为留守老人、特困群众进行免费治疗,资助困难学生,积极参加敬老院公益慰问、公园公益清洁等志愿活动;2017年家乡枫界遭遇特大洪灾,带头为受灾村民捐款捐物,2022年新冠疫情肆虐,他利用自费采购80盒布洛芬胶囊,同时调配了一个月的抗疫苗药,均免费发放给附近村民,受益人员达300余人。今年6月,“湖南好人”评选,他是邵阳市入选的四人之一。
该县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好儿媳”评选等活动,举办农民丰收节、乡村美食节、桃花观赏节、荷花观光旅游节等乡村特色节会,组建“最美乡村人”志愿服务队,肖丁勤、戴方财、周秀芸等30多人入选“湖南好人”“邵阳好人”,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同时,成功举办2023·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暨湖南(城步)高山农业博览会和全省第四次民族地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座谈会,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和省级文明城市,获评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阳望春 陈科帆 李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