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山东平度仁兆镇的万亩大姜田绿意盎然。田垄间,“土专家”刘作江蹲在地里,扒开姜苗根系向村民讲解:“叶片发黄是闷根了,要抓紧时间开沟沥水,这关键期盯紧点,细心呵护着,亩产准能多收几百斤!”围拢的村民有的掏出手机记要点,有的指着自家田块提问。这样把文明实践课堂办到田间地头的场景,在平度市仁兆镇早已成为常态。
近年来,仁兆镇立足“80%农户从事蔬菜种植”的镇域实际,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核心,将精神文明创建与乡村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治理深度融合,通过“庄户学院”等特色载体,让文明实践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与发展活力。
“以前种黄瓜,凭经验来,产量忽高忽低;现在跟着‘庄户学院’学技术,一亩地多赚好几千!”仁兆镇菜农王大叔的话,道出了当地农户的共同感受。作为全国知名的蔬菜种植基地,仁兆镇曾长期面临“农户有种植经验、缺科学技术”“蔬菜品质好、销路拓展难”的困境,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升,群众对洁净居住环境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找准群众“急难愁盼”,仁兆镇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成“服务前沿阵地、便民解忧窗口”,全镇14个实践所(站)联动发力,依托“庄户学院微课堂”,整合农业专家、“土秀才”“田博士”等力量,针对选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实际问题,开展线上线下“实战化”培训。“新农人”孙思波就是从微课堂走出来的技术带头人,他不仅向村民传授白玉黄瓜种植技巧,还牵头成立“党支部 + 共富公司 + 农户”合作模式,带领大伙建大棚、拓销路,让“技术干货”直接变成“致富成果”。
截至目前,“庄户学院”已累计举办培训86期,覆盖农户2000余人次,解决种植技术难题300余个,带动蔬菜种植户平均增收10%-20%。在人居环境改善方面,仁兆镇以实践站为纽带,推出《“春满乡村、洁净家园”行动方案》,通过示范户经验分享、村干部与“包村小兆”带头参与,引导群众从“要我整治”转变为“我要整治”。如今,“沽河右岸洁美村庄示范带”水清岸绿,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爱护环境、共建家园”的文明理念已深植民心。
“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仁兆的地标圆葱,脆甜无丝,生吃凉拌都好吃!”在电商直播间里,95后“新农人”郝宝宝正热情地向网友介绍家乡特产。镜头前,他不仅带货蔬菜,还会分享种植户的故事,传递“诚信经营、品质至上”的理念。如今,他的“郝回乡公社”直播间年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带动180人就业,让“沽河牌”蔬菜走进了全国千家万户。
这是仁兆镇“实践+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针对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意识弱、销售渠道窄”的问题,镇里将文明实践站作为“培育新农人、赋能新产业”的平台,探索“实践+电商”“实践 + 品牌建设”双路径。除了培育电商带头人,实践站还定期组织“仁兆蒜薹”“仁兆圆葱”种植户分享标准化生产经验,引导农户树立“品牌就是竞争力”的意识。
如今,仁兆圆葱远销20个国家和地区,仁兆大姜打入全国高端市场,“地标产品 + 文明实践”的品牌矩阵逐渐成型。越来越多的农民从“会种地”变身“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产业发展有了“新引擎”,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了“新载体”。
“家风是传家宝,团结互助、勤俭持家,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在东仁兆自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文明乡风大讲堂”上,“蘑菇大王”王越正在分享自家的家风故事。他不仅带领村民种植“零农残”香菇增收致富,还经常在实践站开讲,用自己的创业经历传递“艰苦奋斗、邻里互帮”的理念。
培育文明乡风,离不开文化的浸润。仁兆镇深挖农耕文化底蕴,将精神文明创建与家风建设、文化传承紧密结合。实践站常态化开展“最美家庭”评选、好家风故事分享等活动,邀请宣讲专家、老党员、道德模范登台,引导农户“重家庭、重家教、重家风”;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组织写春联、猜灯谜、包饺子等活动,融入“文明过节、孝老爱亲”理念;农闲时,文艺爱好者编排反映乡村变化的小戏小品,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文明熏陶。
针对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实践站联合镇域红白理事会,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如今的仁兆镇,讲排场比阔气的少了,邻里互助的多了;陈规陋习少了,文明风尚多了,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成为乡村最美的“底色”。
“要不是刘老师上门指导,我家那亩姜就毁了!”说起“土专家”刘作江,仁兆镇菜农们满是感激。作为镇里“本土讲师团”的成员,刘作江常年扎根田间,用村民听得懂的“家常话”传授种植技术,成为大伙信赖的“田管家”。
文明实践要落地,队伍是关键。仁兆镇通过“整合内部资源、引入外部力量”,构建起一支多元化、专业化的文明实践队伍。一方面,从农业部门、镇村干部、退休教师、致富能手等群体中选拔50余人,组建“本土讲师团”,他们熟悉本地情况、了解群众需求,能把“大道理”讲成“实在话”,把“新技术”教成“实用招”;另一方面,与农业院校、科研机构、电商平台合作,引入“专业支援团”,为群众提供前沿知识与技术指导;同时,招募大学生志愿者、返乡青年组成“志愿服务队”,参与活动组织、政策宣传、环境整治,为文明实践注入“新鲜血液”。
从田间地头的技术指导,到直播间里的产业赋能,再到庭院中的家风传承,平度市仁兆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让乡村既有“产业兴旺”的“形”,更有“乡风文明”的“魂”。
原标题:“土专家”授课 “新农人”带货 “好家风”传家——平度市仁兆镇推动乡村振兴有“形”更有“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