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发帖人没有透露学校名字,但结合其“想进高校躺平”的心态,估计不会是重点的学校,毕竟所在地区越发达,学校水平越高,一般也就越卷。
而且好的高校大家都想去,求职者趋之若鹜,岗位大多饱和,不太可能有编了,只有还缺博士人才的学校才会以此来招揽人才。
那么,高校的薪资是跟地理位置和学校层次有关的,非发达地区的双非高校,往往提供不了很高的薪资。
现在很多高校都不给编制,但还是有很多人在努力找编制岗,因为编制背后是抗风险能力,对于追求稳定的人来说,编制岗保不了你大富大贵,但能保你旱涝保收。
随着高校、公务员编制逐步打破,“铁饭碗”也变得不再稳固。现在高校工作就像是投资理财,高风险高收益。想要钱多发展好就得卷,想要轻松躺平就得接受薪资的差距。
同时也建议,有能力的人不必一味盯着编制看,比起编制,平台对你未来的发展要重要得多。如果是理工科,想赚钱还可以去业界。当然,去业界有利有弊,只在乎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很多人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觉得自己读了那么多书,到高校工作一看,才这么点钱,就觉得自己吃亏了。
但事实上,高校不是赚快钱的地方。入职高校头几年,青年教师是相对拮据的,大多数人都处在一个“吃不饱饿不死”的阶段。
更重要的是,高校作为你职业发展的平台,它为你提供的是下限,而非上限。在高校工作,你可以发展其他事业——
有人利用头衔身份出去做讲座;有人利用专业开公司、开事务所;还有人利用知识变现,当博主、UP主……关键是看你怎么利用。
再加上,教师拥有寒暑假福利。每年寒暑假都是教师们拉仇恨的时候,这不,前段时间各地高校寒假放假时间公布了,寒假时长大多集中在35-45天,最长的有68天。
随着社会更新迭代,高层次人才“后浪推前浪”,高校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严苛,高校教师压力越来越大也是真的。
再说了,有什么工作是性价比高的呢,钱多事少离家近,这样的工作有多少?所谓的性价比高低,也不过是相对的。
“人生的烦恼往往由选择开始,每一次的选择都是贪婪与恐惧的平衡。你想得到最好的,却又害怕原来他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