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雅安市紧紧围绕“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着力推进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特色产业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后劲不断增强,取得阶段性成效。
雅安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打造“全省着名、全国闻名、全球知名”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创新探索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一条大鱼,游出内陆腹地生态特色外贸新路子。雅安是冷水鱼养殖的最佳地,有闻名全球的“雅鱼”,也有火爆全网的“鱼子酱”。鱼子酱与鹅肝、黑松露并称世界三大奢华美食,世人将其奉为“黑黄金”。如今,全球每100克鱼子酱就有15克来自雅安,雅安鱼子酱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雅安鱼子酱借助“四川回礼哈尔滨鱼子酱”事件“出圈”,“芙思塔”鱼子酱品牌登上央视“焦点访谈”栏目,市县联动全媒体矩阵跟进,半年内5次登上央视报道。
雅安鱼子酱产业在10余年时间里,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走出了一条内陆腹地生态特色产业发展,以出口创汇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子。围绕打造世界鱼子酱之都目标任务,建立“龙头企业招引+核心项目引入+产业链延伸+产业集群培育”的产业发展模式,聚集涵盖全部生产环节的润兆渔业、千岛湖鲟龙科技等龙头企业落户雅安,推动雅安鱼子酱产业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以此带动全市雅鱼、鲑鳟鱼等冷水性鱼类规模化养殖同步发展。目前,雅安已成为全省鲟鱼产量、产值最高的地区,是全国第二大鱼子酱生产基地,雅安鱼子酱已成为“川鱼出川”的一张“金字招牌”。
一片叶子,形成一张川茶产业“金名片”。雅安是一座茶香馥郁的城市,那翩翩欲仙的茶香是用历史的慢火“焙”出来的,总是那样沁人心脾。蒙顶山是我国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种茶的地方。西汉甘露年间,雅安人吴理真在蒙顶山五峰之间的皇茶园驯化七株野生茶树,开创了世界上有文字记载最早人工植茶的历史先河,被后世尊为“植茶始祖”。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蒙顶山茶被钦定为贡茶,历经1169年绵延不断,是贡茶时间最长、品种最多、地位最高、知名度最大的“中国历史名茶”。2004年,第八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在雅安隆重举行,会议通过并发表了《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宣言》,正式确立了蒙顶山“世界茶文明发祥地、世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茶文化圣山”的历史地位。历经两千年的传承,从茶马古道到三茶统筹,雅茶产业助农增收人均超过10000元,占茶农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茶农因茶而富、因茶而迈入小康,茶叶成为“绿色提款机”“幸福不动产”。
一树花果,香飘一条“共富路”。位于雅安南部的汉源县和石棉县大力发展甜樱桃、苹果、黄果柑、枇杷、李等水果,北部的名山区、雨城区等以猕猴桃为主,形成水果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和特色化发展格局。汉源县被誉为“中国甜樱桃之乡”,甜樱桃种植规模达6.5万亩,产量3.5万吨,有红灯、宾库、布鲁克斯等近40个品种,是四川省乃至西南地区栽培时间最早、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甜樱桃产区。汉源甜樱桃果大、色艳、味浓、品质优良,2023年在第九届国际樱桃大会樱桃擂台赛中斩获三个特等奖、一个最佳奖。石棉枇杷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原产地证明商标,2011年中国园艺学会授予石棉县“世界枇杷栽培种原产地”“中国晚熟优质枇杷生产基地”称号。
一粒花椒,成就一个致富大产业。四川以大熊猫闻名,也以川菜而扬名。川菜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以善用麻辣调味着称。“麻”属于四川特色,这是花椒的贡献,而制作以麻为特点的正宗川菜,其花椒必选用汉源花椒。
汉源花椒历史悠久,自唐代元和年间被选作皇室宫廷贡品,进贡历时一千多年,是进贡时间最长的特色农产品,故又名“贡椒”。2001年,汉源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现在的汉源花椒已成为“川菜之魂”“百味之首”。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4年,雅安市建成“五雅”特色产业(雅茶、雅果、雅竹、雅鱼、雅药)基地513.5万亩,产量244.21万吨,产值251.95亿元。其中,全市茶园总面积100.35万亩,干毛茶产量12.1万吨,干毛茶收入84.6亿元,综合产值254亿元,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四川省市州前三。全市花椒种植面积21.88万亩,鲜花椒产量3.81万吨,一产产值8.24亿元,二产产值30亿元,花椒产业综合产值达50亿元。全市现有竹林约215万亩,年产各类竹材约110万吨,各类竹笋约10万吨,竹产业综合产值达60.4亿元。全市冷水鱼产量6546吨,产值11亿元,全年累计产销鱼子酱70吨,产值1.5亿元,鱼子酱、鱼肉及副产物出口创汇1613万美元。全市水果种植面积61.56万亩,产量77.27万吨,产值49.86亿元。全市草本中药材种植面积21.05万亩,产量4.84万吨,产值8.12亿元。全市农产品在地加工率达72%,汉源县花椒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第二批四川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初步形成“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活”的发展格局。
园区建设成效明显。雅安市深入实施“天府粮仓·千园建设”行动,构建起国、省、市、县四级园区梯次推进、联动发展格局。名山区进入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16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0个、县级现代农业园区56个,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共吸引146家龙头企业进驻,主导产业初加工率达78.9%。以茶叶、花椒、中药材和冷水鱼等产业为重点,建成蒙顶山茶叶加工园区、汉源县甘溪坝食品工业园区等12个农产品加工园区,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
加速培育企业主体。围绕雅安市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扎实推进“个转企、小升规”,以茶叶、竹、调味品为重点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规上企业达66户,2024年产值达29.8亿元,同比增长6.07%。累计培育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53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48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
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全市推广“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模式,大力打造“天润雅安”“天府鱼子酱”公用品牌,促进农产品品牌价值转化。“蒙顶山茶”品牌价值达59.15亿元,全国排位第九,连续九年入围全国十强;“雅安藏茶”品牌价值达38.08亿元,位居全省黑茶类第一;“汉源花椒”综合品牌价值达63.78亿元,位居全国同类产品第二;“天府鱼子酱”产量占全世界总产量15%,位居西部第一、全国第二;全市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数量达647个,位居全省前列。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围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持续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雅安市已形成瓶装茶饮、藏茶特饮、花椒复合调味品、花椒啤酒、花椒精油、黄果柑啤酒、黄果柑果汁、抹竹粉、即食竹笋等精深加工产品。积极探索新茶饮产业,雅茶集团、雅州恒泰、雅亘生物、皓昱达等企业研发生产“炽小茶”原叶茶饮料、金花藏茶精华粉、九钱植物饮料、蒙公子、原叶黑茶调味茶饮料等茶叶衍生产品,创造经济效益2亿元以上。成立花椒产业研究院,引导企业研究开发食用、医药、化工、保健等高附加值新产品,目前,已形成花椒酱、复合调味品等产品30余种,花椒啤酒、洗发水、花椒面膜等日用和文创等系列产品20余种,花椒精酿啤酒实现量产,年产汉源花椒精酿啤酒6000吨,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
农旅融合深入推进。依托雅安特色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发展赏花徒步、田园休闲、农耕体验、研学拓展、特色民宿等乡村旅游新业态,依托“天府粮仓”雅安片区、现代农业园区等建设,打造了总长度726公里的最美茶乡、花海果乡、田园药乡三条主题乡村旅游带,打造了龙滩子茶樱花谷、禾茂田园、竹海渔乡等一批农旅融合综合体,累计建成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个、省级休闲农业重点县3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个、国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村23个,2024年全市休闲农业经营性收入达87.8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