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投亲靠友(tóu qīn kào yǒu)到底是怎么回事?
时间:2023-11-22  浏览次数:663

  秋冬换季感冒多发,最近不少人为此往医院跑,有细心的人发现:小时候生病了都是打“屁股针”,还没看到针头,屁股就酸了,但如今医院里好像都不打了,这是为啥?小时候的噩梦“屁股针”,现在消失了?

  最近,“屁股针”上了热搜,引发了网友的热议。特别是90后年龄段以上的人群,对“屁股针”记忆深刻。市民王女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小时候经常感冒发烧,所以成了社区医院的“常客”,记忆中经常要打针,打完以后半边屁股都疼,以至于后来刚看到针头就被吓哭,现在说起打针还是瑟瑟发抖。

  “屁股针”对于80后彭先生来说,算是童年阴影之一,并且就在前两天刚打了一针。“我上个周末反复高烧,周一凌晨到了39.4℃,本来想吃药的,但最近周围很多同事生病,保险起见,天亮就去医院打针了。”他表示,之所以选择打针,是因为自己静脉注射时会过敏,导致静脉曲张,而根据他的观察,医院其他就医的人群,大部分都是输液的。

  这个观察结果,也是这次“屁股针”上热搜的原因,在微博上,相关的线亿次,引发了网友几千条讨论,好多人纷纷表示,“屁股针”好像真的随着时间消失了。

  不过,现代快报记者采访发现,在一些治疗场合,“屁股针”还是存在的。比如小朋友打疫苗,市民马女士的女儿今年3岁,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上周小朋友打的疫苗是在上臂,而在更小的时候,因为要打的疫苗比较多,有时一次要打两针,医生就会做好分区,避开上一次打针的地方,或者一个地方挨两针,所以屁股、上臂都打过。

  市民朱先生最近也打过两次“屁股针”。据他介绍,他打的是增加白细胞的针,需要肌肉注射,打在了屁股上。相比于小朋友,成年人对于隐私性可能更加注重。他表示,当时打针的环境类似于体检的一些项目,会有遮挡的帘子。

  就大家的体感来说,过去感冒发烧就会去打针,现在则一般不会了。除了疫苗和一些特定治疗,好像都不再需要打“屁股针”了。“屁股针”,真的消失了吗?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常见的注射方式有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等几种。“屁股针”是肌肉注射的一种方式,把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肌肉注射能避免药物被肝脏代谢。而和静脉注射相比,肌肉注射的药物会更缓慢地让药物发挥作用。

  南京市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瞿媛介绍,肌肉注射的部位不一定是屁股,也可以是胳膊、大腿外侧等区域,简单来说就是肉比较多的地方。

  对于很多人来说,“屁股针”可以说是童年阴影,因为打完肌肉疼。对此,瞿媛分析,可能是药物的刺激。过去的针孔可能要稍粗,并且是重复利用的,而现在,针头都进行了更新换代,是一次性的。药物的剂量也分得很细,给药量有1毫升的,也有3毫升的,一般来说,注射器的容量越小,前面的针头也就越细。“现在的话即使肌肉注射都是小的针,不会有很大的。”她说。

  那么,为什么大家会觉得“屁股针”减少了,甚至认为消失了呢?瞿媛介绍,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原本“屁股针”常用的药物,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已经更新换代了。比如过去常打的青霉素,原始版本已经淘汰了,因为它的耐药率太高了,现在更多使用的是青霉素的衍生物或者进化的用药。而这些进化迭代的药物,通过静脉注射,会吸收得更好。“第一个它来得快,第二个生物利用度高。”医院的治疗中往往会优先采用吸收快、疗效好的治疗方式。

  不过,“屁股针”也并没有完全消失。“有一些药的话还是要经过皮下肉或者肌肉注射的,比如说我们常打的疫苗、胰岛素、妇科常用的黄体酮。”瞿媛说。

  瞿媛表示,在实际的诊治过程中,能不挂水的话就尽量不要挂水,避免耐药性。她举例,比如有感冒患者前来就诊,有鼻塞、流鼻涕、发热等这些症状,那么会先检查血常规,以此来初步评估是病毒性的还是细菌性的。如果是病毒性的,那么会开抗病毒的药物,而挂水也没有特效药,依靠的是病毒的自限性。如果血常规初筛发现感染较重,白细胞偏高,或者CT发现肺部有感染,那么这时一般会建议输液。




上一篇:李佳琦能退休吗?   下一篇:双节棍陈梓童背后的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