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停车场如何更好造福市民?
时间:2023-06-08  浏览次数:663

  近日,有市民反映,在吴中区天鹅荡路地铁4号线车站旁的P+R停车场里停放着十余辆僵尸车,不仅占用了宝贵的停车资源,加剧了停车矛盾,也对绿色出行构成了阻碍。

  这处停车场附近路段停车位紧张,又在地铁站附近,每天出入车辆很多,一些找不到车位的车辆只好停在停车场通道空隙或者这些长期趴窝车辆的旁边。不少车主呼吁,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这处P+R公共停车场的管理力度,解决好停车场里的僵尸车问题。事实上,这里的僵尸车只是P+R停车场所存在问题的一个侧面,本应作为接驳利器的P+R停车场,似乎没有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

  当前,苏州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500万辆,交通路网压力日益突出。通过P+R停车形式畅通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引导更多人搭乘公共交通,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空气污染有着重大意义。当初苏州在城市周边主要地铁站点附近建设了一些P+R停车场,目的就在于此。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这些停车场管理不规范、数量不足、收费偏高等问题一直存在,各式各样的槽点、痛点为P+R停车模式发展平添了许多瓶颈,给人“播下龙种收获跳蚤”的感觉,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作为接驳交通的首席代表,P+R停车场发展滞后的原因多样,规划不到位可以说是其中一大症结。很多车场在规划设计之初,对停车和接驳的功能统筹不科学。一方面,苏州面对庞大的汽车保有量,P+R停车场数量还应增加,选址也可以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停车费贵是很多车主放弃停车换乘轨交的重要原因。P+R停车场的优惠范围应该更广,甚至实现全覆盖,优惠的力度还可以再提高。

  绿色出行,让城市更美好。苏州最近提出到2025年底绿色出行比例要超75%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不断提升“接驳”环节的体验感。就拿P+R停车场来说,既是一件大好事,就要把好事办好、办到位,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比如,科学测算和治理制定收费标准,引导市民和游客换乘出行;探索新型停车场形态,提高土地空间利用率等。

  放眼苏州交通大格局,苏州近年来陆续增开的公交区间车、设立小绿车(公共自行车)服务点、配套P+R停车设施等等,均是绿色交通体系建设的一个个亮点,存在的问题也是细节以及配套管理方面的。于此基础上,需要有关部门一个点、一个区域去疏堵、去布局,让市民多样化出行、顺畅衔接,使苏州更加和谐宜居。




上一篇:华为P和M系列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关于蜜粉怎么用是真实还是虚假消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