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最美环湖路”晋宁太史村渔村“路子”更宽阔
时间:2023-12-10  浏览次数:663

  曾经的太史村,名不见经传。如今,通过一系列集中建设,太史村从一个小渔村转变成集“绿树村边、青山郭外”“最美日出观看地、最美环湖路段、年轻人集聚地”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走上了文旅振兴乡村的发展之路。

  “太史村今年变化最大。”太史村村民应蕊说,她听长辈说过,在上世纪80年代,太史村还是一个渔村,滇池水会沿着村里的沟渠进入村子,村里不少人家都有渔船,还会养鸭养鹅。后来,居住在滇池边的村民因滇池治理和环湖路建设搬迁。

  今年,昆明市全面梳理滇池沿岸183个村庄的资源禀赋,将46个“有投资价值”“处于重要节点”“承担重要功能”的村庄作为重点村,按照“一村一特色”“一村一主题”的思路进行重点改造提升。太史村是重点村之一。

  太史村的振兴之路从村庄规划开始。当地邀请专业公司规划编制太史村滇池沿岸美丽乡村项目,并邀请昆明市农业农村局、滇池管理局、滇池沿岸绿色发展工作专班相关负责人参加审议,确保了太史村改造工作紧扣滇池保护,以农民群众为主体,带领群众增收致富,把保护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乡村美、产业旺、村民富。

  村庄发展,村民是主体。为切实扭转大多数村民“旁观者”思想,太史村通过入户走访、集会宣讲、展板展示等多种形式宣传重点村提升改造的政策法规、重要举措、进展情况、主要成效。在项目方案制定前,多次与村民代表共同探讨方案实施的可行性,之后又充分尊重并合理采纳群众意见。村民由“要我干”转变成“我要干”,逐渐形成“美丽乡村齐参与、乡村振兴共受益”的思想共识。

  在具体工作中,太史村利用爱国卫生运动、绿美乡村行动,带领群众绿化美化村庄。经过努力,太史村村庄整体环境明显提升,成为昆阳街道又一个“网红村”。

  太史村提升改造项目主要包括建设乡村田园体验区、人居环境提升区、乡村休息区、生态修复区及配套工程,总投资约580万元。

  据太史村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提升工程以“留住古韵乡愁,焕发古村生机”为目标,重点在于深挖特色文化资源,依托村内自然资源逐步打造网红打卡点,让古村重新焕发活力。

  发展,最紧缺的是资源。“最美环湖路”是晋宁乃至昆明最具人气的景观公路之一,位于太史村虎山段。这里靠近滇池,是欣赏滇池日出的最佳地段之一。冬春季节,这里还是与红嘴鸥互动的好地方,深受市民和游客喜爱。

  基于此,太史村明确了借助环湖路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发展文旅产业的思路。太史村将原来的露天停车场改造成露天营地,引入虎山集市项目,提供集演出休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多元化服务空间,让游客在观赏最美公路的同时,能够沉浸式体验多元化的产业新业态。

  昆阳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朱琴介绍,当地已打造“最美环湖路文化体验圈”“林下集市”等网红打卡点,并对外招租引入“湖畔之音·树林音乐餐吧”。在今年五一、十一假期,太史村通过开展林下集市、音乐会、气模展、水边篮球赛、虎山夜市等活动,每日平均吸引客流达2万人。随着相关特色业态的植入,篝火晚会、民间乐队演出等活动不断举行,太史村为滇池沿岸重点村建设“打了个样”。

  村子越变越好,太史村村民有目共睹。于是,很多外出打拼的村民选择回村发展。有的在村里务工,有的干脆自主创业,真正实现家门口就业。

  应蕊是回村务工的一员。今年26岁的她现在在家门口的麦诺公园工作。据昆阳街道党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太史村像应蕊这样的村内务工人员约60人。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太史村确保了群众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走出了一条产业就业双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双保障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太史村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太史村将继续以“农文旅融合”为重点,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并重,努力绘就一幅市民游客满意的“山水图”,走出一条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致富路”。




上一篇:进博之“首”   下一篇:农文旅融合壮大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