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鉴文明】“小积分”凝聚文明“大合力”——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乌兰格日勒
时间:2023-10-04  浏览次数:663

  达来呼布镇坚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根本,聚焦破除陈规陋习、厚植新风正气,充分发挥“文明团结”超市作用,以牧民群众喜闻乐见、善于接受的方式,育淳朴民风、创文明乡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弘扬向善向上的良好风尚,让牧区精神文明之风吹拂心田,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

  乌兰格日勒嘎查位于达来呼布镇南环路以南地区,东至温图高勒苏木交界处,西至额济纳河,南至木吉山,是一个以畜牧生产为主的纯牧业嘎查。土地总面积为2976平方公里,总人口82户205人。现有1个嘎查党支部,2个党员中心户,共有党员20名。近年来,达来呼布镇乌兰格日勒嘎查通过建好、用好、运营好“文明团结”超市,打破牧民群众“关门过日子”的传统观念,主动抵制好吃懒做、“等靠要”等不良风气,变“被动”为“主动”,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利用“小超市”撬动“大治理”,推动移风易俗。

  一是宣传,“集”齐新动能。充分发挥嘎查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通过“学习讲堂”平台,常态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等主题宣讲活动。组织嘎查驻村“第一书记”“两委”班子成员、选调生、党员中心户负责人,通过入户走访宣传方式,动员牧民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广泛征求建设“文明团结”超市的意见建议,为嘎查“两委”科学合理制定“积分兑换规则”提供参考,确保牧民通过参与活动兑换方便生产生活、有用实用的物品,提升“积分”兑换活动吸引力,调动牧民参与积极性,主动参与嘎查发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嘎查社会治理新格局。

  二是制度,“定”出好氛围。强化规矩约束,发挥牧民主体作用,多措并举、凝聚合力,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严格通过规定程序制定规范《村规民约》、《移风易俗四会制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制定“红灰黑”榜制度,建立正反向奖惩机制。通过一系列合民意、接地气的制度,大家自愿并主动“积孝、积善、积信、积勤、积俭、积美”,科学引导牧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坚持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真正让牧民脱离“人情债”,沐浴“文明风”。

  三是积分,“兑”来新风尚。在思想引领和文化熏陶上下功夫,从牧民所需出发,从牧民喜好着手,组织牧民文艺爱好者开展“我们的节日”文艺汇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和主题活动;支持鼓励嘎查手工艺能手举办民族竞技比赛、作品展示活动,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动员牧民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让牧民群众在人居环境整治、文化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等嘎查基层社会治理活动中积攒“文明分”,积分在“文明团结”超市兑换毛巾、牙膏、洗衣液等相应的“文明物”,切实增强牧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意感。

  通过“文明团结”超市,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日常化、生活化,为嘎查乡风文明建设夯实基础。嘎查82户205人全部主动投身到精神文明建设中,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近年来,乌兰格日勒嘎查先后被评为盟级爱民固边模范嘎查、文明村镇,旗级先进基层党组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活动示范单位;嘎查党支部书记敖云塔娜获得全国最美河湖卫士、全盟十星家庭示范户、旗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嘎查牧民额日登达来、查干础鲁家庭分别被评为盟级“最美家庭”和旗级“最美家庭”。

  以“你一分,我一分”的文明行为兑换文明物品的激励奖励机制,激发了牧民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嘎查牧民从被动应付到主动参与,营造了良好氛围,争先创优热情高涨,牧民群众中一批先进典型涌现出来,成了推进嘎查工作的帮手,也成了身边人的榜样,引导牧民群众在思想上形成自觉,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上一篇:而要在发展中求动态的安全   下一篇:阿拉善盟今日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