吓人!高考成绩为“0”?!
时间:2024-06-19  浏览次数:663

  如不慎点击,要立即卸载手机上的支付宝等支付工具,确保资金安全,并在备份手机通讯录等重要信息后,将手机重置或恢复出厂设置,或向专业技术人员求助清除病毒。

  对于寒窗苦读多年的考生来说,自己原本慎重填写的志愿被他人篡改,让人心痛不已。根据相关案件报道,2019年7月,浙江、河南接连发生了两起恶意填报、篡改他人志愿的事件,导致考生未被志愿学校、专业录取的严重后果。

  广大考生,要提高防范意识,妥善保管个人准考证、密码等信息,不要委托他人进行网上信息查询或信息登记操作;志愿必须由本人填报,任何部门、学校、个人无权要求考生提供登录密码或代替考生填报志愿。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此类骗局的手法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此类骗局中,骗子的准备工作都会非常专业。不仅会使用和原学校相似的校徽、logo,还配备招生简章等资料,填写的大学地址也和正版一模一样。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应登录教育考试部门网站或主动拨打教育考试部门电话核查,也可到所在地区招生办查询自己的录取信息。切勿相信自己没有报考的院校投递来的录取通知书,更不要轻易转账汇款。

  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未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也有嫌疑人在考前就用各种借口,让家长交钱保留名额。还有一些骗局中,骗子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一律不能相信。

  骗子利用一些考生家中经济困难,上大学需要通过助学金交齐学费的情况,冒充高校工作人员、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可以为考生申请大学助学金,要求家长先交报名费。考生及家长信以为真,汇款给对方,后来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

  当接到自称高校、教育、财政等工作人员的电话、信息,要发放“国家助学金”“返还义务教育费”“助学扶助款”时,考生及家长一定要主动与当地教育部门或学校联系求证。

  冒充学生本人或学生老师,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留言、发来链接等方式,骗取家长学费、生活费、培训费。这种诈骗形式,从学生高考前到上大学后,一直可以实施,较为常见。




上一篇:就是采用纯氢作为燃料   下一篇:江苏新能(603693)_股票价格_行情_走势图—东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