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枪林弹雨什么原因?
时间:2024-03-04  浏览次数:663

  其实在角色设定上,姚玉玲并不讨喜,但就是这么一个有点虚荣、有点矫情的小女人,偏偏得到了许多人的怜爱。

  许多观众反感姚玉玲的结局,并不是反感她的落魄,而是反感编剧用重逢的落差来惩罚那个追求物质的漂亮女孩。

  从前爱而不得的舔狗摇身一变成了大老板,昔日光鲜亮丽的女神则神态卑微,拢着油腻的头发,尽可能让自己看上去体面些,最后还窘迫到边走边哭。

  这样的情节,让观众感到编剧在物化女性的同时还带有明显的规训意味:嫌贫爱富精致利己的女性没有好结局。

  全片除了倒泔水外基本没有刻画牛大力是如何逆袭的,加上剧中他那些不着调的行为:买自行车(车轮子掉了)、买电视机(被骗了)、请客吃饭(一激动把桌子掀了),很难让观众相信他能发财致富。

  整场戏的情节设置突兀,角色逻辑设置前后矛盾,所以网友们纷纷评价,这看上去更像是一场“牛大力们”的意淫。

  这也是姚玉玲的结局被那么多人骂的原因:编剧将姚儿的爱美、追求实际看作是一种道德污点,强行给她安排了一个不堪的结局,试图规训屏幕前的观众不要贪恋虚荣。

  对比《潜伏》的结局,虽然同样让人感到意难平,但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因为它的意难平是时代的必然性和不可抗性导致的。

  影视剧中,角色不得不下线,大多是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成为后续剧情转折的推动力,对其他角色产生影响。

  例如《狂飙》里的李响。他正直善良,但不是一个纯粹的好人,也有自己的无奈,他普通又真实的样子,总能让观众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身影。

  这个角色的牺牲主要是为了主线剧情服务,惨烈的结局不仅提高了角色的深度,也成为了整部剧中最让人意难平的存在。

  其实,大家之所以对姚玉玲的结局有那么大的反应,也是因为近几年的国产剧很少有这种不完美的女性角色了。

  当下国产剧对于女主角的塑造逐渐神化、洁化,虽然完美但也让人感到不真实,对于女性角色的塑造越来越狭隘,让女性角色陷入到完美主义的陷阱之中。

  在快节奏的网络时代下,观众没有时间再去理解角色背后的复杂,而是简单粗暴的判断角色是否完美,以利益为主导的创作者自然不会再去创作富有争议性的角色。

  就连女性高分题材剧《新闻女王》中的几位女性角色,也曾被习惯了用简单粗暴的评判方式看剧的观众们吐槽,靠身材上位、心机、绿茶、不择手段。

  所以当下的荧幕中充斥着各种千篇一律的完美女性:肉体是纯洁的,人格是高尚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就连身为官妓的角色,肉体都必须是纯洁的,《梦华录》中的几位女性角色着重强调自己的清白之身,将自己和那些”以色侍人“的风尘女子割席。

  喜欢的人不允许角色带有一丁点的不完美,不然就会给作品贴上“厌女”的标签,不喜欢的人则会揪住角色身上的不完美进行全面否定。

  《热辣滚烫》中女主的闺蜜撬墙角出轨的情节,就被指责厌女,认为这一情节是在加深人们对于“防火防盗防闺蜜”的刻板印象。

  把女性角色塑造的完美无缺,这种人造的完美成为了束缚在她们身上的枷锁,让女性角色时刻保持着对感情的忠贞和人格的高尚。

  同时也不自觉的以这种严苛的道德标准评判自己,让自己陷于另一种困境之中,恰恰忽视了人性是多面的,女性也有欲望,也会犯错。

  今天我们对于阮玉玲的意难平,除了有对她的同情,也包含着自我意识的觉醒,怎么不算是一种进步呢?




上一篇:有关但愿人长久伴奏究竟什么原因?   下一篇:笋芽儿教学设计会有什么样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