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2021年3月,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桥片区的工作人员放飞被救助的黑颈鹤“V021”。
春光正好,又到了黑颈鹤迁徙的时节。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类,也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每年,黑颈鹤一般会于3月中下旬迁到繁殖地,10月中旬至11月到达越冬地。
今年迁徙的鸟类中,有一只黑颈鹤,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伍和启编号为“V021”。去年春天,在一次救助过程中,科研人员为它戴上了卫星追踪标签。自此,它的活动轨迹、飞行速度,科研人员都进行了持续监测。
这一年中,“V021”的飞行轨迹是怎样的?从环志到卫星追踪,科研人员怎样监测候鸟活动?从栖息地、繁殖地到迁徙廊道保护,我国候鸟保护工作有了哪些新进展?
这时,附近一位村民抱着一只黑颈鹤来到保护区管护局大桥管理所,护鹤员张书刚接过一看,是只落单的亚成体,看起来十分虚弱。对黑颈鹤进行全身检查后,发现它并未受伤,张书刚长舒一口气。
外面冷,张书刚和同事找来纸箱子,铺上稻草,让黑颈鹤暂时安顿下来。在管理所的几间屋子张望了一下,张书刚盯准了淋浴间,那是所里最温暖的地方。当晚,黑颈鹤就住进了淋浴间。
为了让这只黑颈鹤休息好,那段时间,除了张书刚负责照顾,其他同事都不去打扰。早上出去巡护前,张书刚会抓上几把玉米粒撒在淋浴间;晚上回来,再陪它待一会儿。
随着保护力度加大,这几年,大桥片区的黑颈鹤数量稳步增长。除了护鹤员,保护区内全覆盖的监控设施、电子围栏同样守护着黑颈鹤的越冬地。如今,当地已经很少有人会故意伤害黑颈鹤了。
经过几天的悉心照料,小黑颈鹤又恢复了活力。张书刚知道,差不多要跟它告别了。以往,救助后的黑颈鹤过得怎么样,张书刚并不知晓。不过这次,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伍和启的帮助下,这只黑颈鹤戴上了卫星追踪标签,也有了自己的编号:V021。
今年3月28日中午11点,“V021”再次踏上北归的行程。这次,它直接飞往四川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转停留,3月30日经四川省汉源县大渡河边休整后,终于在4月5日中午1点抵达若尔盖湿地。
伍和启还记得,“V021”放飞那天,是2021年3月18日。“这是它佩戴的卫星追踪标签留存的记录。”伍和启说,开头的V代表成功,希望它能成功回归野外、顺利实现迁徙,021是一个编号。
伍和启说,“V021”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团队在云南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用卫星追踪标签技术监测的第一只黑颈鹤。据介绍,如今卫星追踪标签更轻便,数据收集的内容也更全面,从最初只有黑颈鹤轨迹的经纬度,到如今黑颈鹤活动的高度、飞行速度、周围温度等都能全面收集。
伍和启介绍,随着卫星追踪标签技术在黑颈鹤监测中的运用,团队可以更精准掌握黑颈鹤的活动范围、迁徙路线,从而更好地开展有针对性的保护。
2004年开始对黑颈鹤开展卫星追踪标签技术监测以来,伍和启所在的团队已经积累了上百只鸟类追踪的数据,其中黑颈鹤有10多只。监测显示,在我国,黑颈鹤主要有东部、中部、西部三大越冬种群,东部越冬种群主要在云贵高原与四川、甘肃、青海之间迁徙,中部越冬种群在云南纳帕海、碧塔海与邻近的四川稻城等高海拔地区迁徙,种群数量最大的西部种群在雅鲁藏布江峡谷、拉萨等处与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间迁徙。目前,“V021”在东部迁徙路线”是只亚成体,其迁徙需求不够强烈。与成年个体迅速抵达繁殖地不同,该亚成体一路走走停停。“在夏季,成熟个体为了繁殖、照顾幼鸟,活动范围较小,亚成体活动范围则大得多,这可能也是它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伍和启分析。
“卫星追踪结果表明,云南昭通大山包是黑颈鹤东部越冬种群非常重要的中转站,部分黑颈鹤南迁时,会先抵达大山包休整,再迁到贵州草海、云南会泽等地,这也强化和印证了东部黑颈鹤保护网络的有效性。”伍和启说,卫星追踪标签技术的应用,也提出了新问题,“东部种群和中部、西部种群间有没有相互交流?佩戴卫星追踪标签的黑颈鹤毕竟是少数,要回答这一问题,还需要基因测序等其他技术分析。”
今年4月19日,“V021”已在黑颈鹤东部种群的主要度夏地四川若尔盖湿地度过了十几天的时间。此时的青海年保玉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碧蓝色的湖面水平如镜,四周黄色的野草渐渐返绿,北迁的黑颈鹤陆续来到这里——一年前,“V021”也曾在这里逗留了一个多月时间。
“这是监测‘V021’得到的一个新发现,以前我们并不知道东部种群的黑颈鹤会去年保玉则。”伍和启说。
年保玉则是青海省黑颈鹤重要的繁殖地和栖息地。为进一步保护年保玉则的水源和草场地,2018年4月,年保玉则景区因在自然保护地违规开发旅游被正式关停,且无限期停止对外开放。几年来,当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湖水变得更清澈,植被恢复明显,在这里繁殖的黑颈鹤的数量也不断增加。
“年保玉则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或许也是‘V021’选择在此生活一个多月的原因。”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青海省动物学会理事长张同作说。
近年来,随着青海持续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建设等,当地生态环境整体向好,黑颈鹤种群数量增加。“但同时,黑颈鹤生存依旧面临威胁,如何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解决好相关科研基础薄弱等问题,都是在黑颈鹤等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中必须思考的问题。”张同作说。
2021年11月初,一场寒潮加速了“V021”南返的进程。这次,它来到了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冬日的乌蒙山区,野外食物也不太丰富,倒是闲置农田里农民漏收的土豆等成为黑颈鹤的粮食。春天到来,农民开始陆续下地播种,有些黑颈鹤也会去田里取食作物种子。
“有村民反映,黑颈鹤把刚种下的粮食给刨了。”草海巡护大队副大队长刘广惠介绍,春耕备耕时,这种情况较多。他们一边向村民解释,一边建议扎点稻草人作警示。“巡护员还会通过建设食物源地、在迁徙前补充食物等方式,减少黑颈鹤对农作物的取食。”刘广惠说,目前,草海管理委员会正在筹划制定野生动物肇事补偿办法。
伍和启介绍,保护黑颈鹤已成为黑颈鹤分布区所有人的共识,不少地区探索的生态观鸟游,也有望在不打扰黑颈鹤的同时,为兼顾保护和发展做一些尝试。
“黑颈鹤一到草海,就有不少游客前来观赏,一年下来有好几万人。或许‘V021’就曾出现在某位游客的相机中。”刘广惠说,观鸟可以,但得守规矩,“不能靠得太近,更不能故意惊吓。”
今年,“V021”是否还会前往年保玉则?显然,它需要更多探索,尽可能熟悉野外环境,掌握野外生存技能。之后,它或许还将繁殖后代、为黑颈鹤种群扩大做贡献——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是幸运的,因为,除了它自己的探索,从保护区工作人员到科研人员,正在探索更多方式、更高质量的保护,让它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顺利成长。
从候鸟类群看:猛禽春季北迁时间为3月中旬至5月底,雁鸭类春季北迁时间为3月中旬至5月底,鸻鹬类春季北迁时间为3月底至5月底,鹭类春季北迁时间为3月中旬至4月上旬。进入5月,候鸟迁徙接近尾声,大量鸟类开始进入繁殖期。
一是利用彩色标记、卫星跟踪等方法对候鸟的迁徙过程进行追踪。这可以掌握部分重要候鸟的迁徙路线,发现候鸟的重要停歇地点及活动规律,为确保候鸟的迁徙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撑。
二是应用无人机等远程监控、自动监测、大数据分析等高科技技术装备,消除监测盲区,提高监测巡护效率。
论坛以“服务现代政府治理体系 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领航数字经济发展”为主题,以数字城市建设为着力点
4月26日,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云生态大会数字政务与数字社会论坛上,由中国电信、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光明网联合编写的《5G融媒体应用研究报告(2022)》(以下简称《研究报告》)正式发布。
杭州亚运会将着力打造“智能亚运”金名片,进一步完善以赛事综合指挥大屏和参赛端“杭州亚运行”、观赛端“智能亚运一站通”、办赛端“亚运钉”组成的“一屏三端”数字化服务体系。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上线亚运会碳中和数据管理平台,基本完成亚运场馆建设阶段碳排放核算。
1960年11月5日9点02分,一声轰鸣刺破戈壁的宁静,我国第一枚国产近程导弹“东风一号”从西北大漠导弹靶场冲天而起。导弹飞行7分31秒后,准确命中554公里外的目标,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从这一天起,中国彻底结束了没有导弹的历史。
中国科协、科技部日前联合发布通知,决定于5月上旬至6月上旬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自豪感、获得感、认同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发展,智能交互、情感计算、知识交互等数字人技术逐渐成熟,数字人技术已成为数字化应用新风口。
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副司长董万成在27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能源消费持续回升,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一季度,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
以“数字赋能 全民共享”为主题,2023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27日在福州举行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开幕式上启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将同期举办本地区2023年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
为使离子变得非常冷,海勒兹团队用激光照射离子,使其失去足够的能量,变得几乎和绝对零度一样冷。
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目前咱们存在感染风险比较高的,还是之前没有阳过,没有感染过的,以及没有完成疫苗接种的人群,因为他们的相对抗体水平会比较低,感染风险会比较高。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 李侗曾:一般在户外,我们这个空气流通比较好,都没有问题,尤其咱们要照相、活动都不用戴口罩,这个没有问题。
以“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将于27日在福建福州拉开帷幕。
这些技术极大扩展了可用于古DNA研究的样本范围,将有力推动人类学、进化遗传学与群体遗传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
在伽马暴09A最亮的阶段,“慧眼”卫星和“极目”C星恰好处在能观测到它的轨道位置和工作状态。
平台主要面向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科研类用户,针对遥感应用研究,提供海量的遥感数据、丰富的算法工具、充沛的计算资源,形成便捷接入的“云”科研环境,打造协同高效的科研生态链。
在“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画上句号后,我们的探月步伐跨入一个新阶段——建设月球科研站。
当日,来自长江天鹅洲故道的4头迁地保护长江江豚分批顺利放归进入长江干流新螺和石首江段。当日,来自长江天鹅洲故道的4头迁地保护长江江豚分批顺利放归进入长江干流新螺和石首江段。
我国自主研制的地效翼船信天翁-4。张勇摄4月22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某试验基地了解到,我国地效翼船再获重大突破。该中心科研团队不断打磨地效翼船实用化设计技术,对地效翼船气动力技术、耐波性技术、实用化技术进行深度挖掘,并在结构外载荷优化、先进复合材料应用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
美国天文学家使用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发现了近300亿光年外的史上最遥远星系团。哈勃太空望远镜已经观测到星系团的7个星系,但科学家一直不知道它们离我们有多远,也不知道它们是否线
青藏高原广袤的草原上,生活着一种像鼠又像兔的动物——高原鼠兔。先跟大家分享一段网友的自然体验经历:在8月青藏高原最美的季节,小赵和朋友结伴来到青海三江源进行自然体验。从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官网上看,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呈下降的趋势,已被列入易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