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和韩国、越南、土耳其、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区强国军队在朝鲜半岛上直接交手,和解放军交手过的对手对解放军的评价是:
土耳其军队以战斗意志强悍而着名,仅仅不到12小时就被打得建制不全,5000人的土耳其旅报销了一半。
美国军队的特色是铺天盖地的火力和绝无仅有的保障条件,在一线的美国大兵根本不用担心火力不够用,美军吃得好只是基本操作。
法国军队更有特色,只要被揍抬起手就是“引体向上”,在二次世界战争中,法国军队在德国军队的进攻下溃不成军,在很短时间内就丧失了作战意志和能力。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明明包了韩军的饺子,但是韩国军队一看情况不对,立马撒丫子跑路,顽强抵抗根本不存在,漫山遍野的俘虏让我军也头疼。
我们都知道,解放军靠陆军起家,而陆军中的步兵是解放军的台柱子,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奈,长期以来我军几乎没有啥技术兵种。
在红军鼎盛时期,三大红军主力编制下只有1个炮兵团和26个炮兵连/机炮连,看上去编制不小,但是火炮太少。
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只有2个迫击炮连8门迫击炮,三大红军主力长征突围到陕北时只保留下了1门迫击炮。
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一线步兵连里的战斗班才初步配齐了轻机枪、冲锋枪等装备,在打仗的时候,主攻连队还会得到机炮营重机枪和82迫击炮的火力支援。
今天,步兵是解放军陆军中仅次于炮兵的第二大兵种,解放军继承了当年红军和老八路军的基本战术体系,但是武器装备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
以我军重型合成旅下属的装甲步兵连为例,我军14台04A步战车组成的装甲步兵连拥有14门100mm火炮和14门30mm机炮。
班用轻机枪和120反坦克火箭炮都列装到步兵班,在战时还会得到120mm迫榴炮和122mm榴弹炮的火力支援。
在装备技术水平和强敌有极大差距的年代,我军极其重视步兵战术,包含单兵战术、营连进攻进攻防御战术和班排进攻防御战术等等。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的单兵战术和步兵战术已经基本成熟,先来看看我军的单兵战术:解放军步兵将刺杀、爆破、投弹、射击和土工作业作为五大基本战术。
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来自志愿军第24军214团八连5班的一名叫张桃芳的战士,使用一杆莫辛纳甘步枪击毙214名美军士兵。
在当时我军还没有专业狙击手和狙击步枪的概念,但是张桃芳的战绩不输于任何一个狙击手,将我军步兵战术灵活性和技术发挥到了极致。
将一个战斗班分成3个战斗小组,分别由班长、副班长和战斗骨干带领一个3人战斗小组,三个战斗小组呈三角队形对目标发起冲击。
一是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部队的伤亡,战斗小组之间的距离在20-25米之间,敌方一枚迫击炮弹不可能同时击中我军两个以上的战斗小组。
二是充分发挥出了火力,当时我军手里的栓动步枪火力持续性比较差,因此一个装弹、一人射击、一个掩护的模式最大程度发挥出了火力。
三是以老带新:很多新兵害怕上战场,这是人的正常生理和心理反应,战斗小组的组长都是老兵和战斗骨干,能够让新兵快速适应战场。
时至今日,解放军步兵的班排战术还是建立在三三制基础之上,只不过是机动方式更强了,火力也发生了巨大改变。
穿插和迂回是解放军的拿手好戏,解放军运动战的核心就是穿插,很多人会说,穿插还不简单吗?派支部队到敌后,封堵敌人的退路就可以了。
包括美国军队在内的强大对手都知道解放军要干什么,但是如何反制解放军的穿插行动基本无解,有时候眼睁睁得看着己方军队被我军包围,一口口吃掉。
执行穿插认为的部队远离我方防线,深入到敌后,这需要极强的战斗意志,这就相当于自己主动跑到敌人的包围圈里,稍有不慎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我军穿插到位之后,解放军寻找机会剥离敌方部队之间的联系,紧接着该包围的包围,该阻援的阻援,统统会安排上,很少有军队能够逃出解放军的包围圈。
美军和韩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充分领教了志愿军这套穿插战术的威力,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时,志愿军第113师14小时急行军70公里堵住美军的难逃之路,执行穿插任务。
一方面堵住南逃美军,另一方面也堵住了北援美军,美军相距仅不到5公里,甚至都能够听到战场的枪炮声,但是就是无法突破志愿军的阻击防线。
此役我军在西线获得全胜,美军将数以千计的坦克、火炮、卡车仍在了战场上,还为此付出了上万人的伤亡代价。
轻步兵战术和穿插战术是解放军身上最耀眼的两根标签,未来还能在可能爆发的战争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解放军的战斗序列中,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走出的英雄部队大量被保存下来,解放军的许多经典战例被选进欧美国家的战术教材。
这些英雄部队和光辉战史是历史的见证者,和众多强敌相比,近几十年解放军虽然从来没有打过大仗,但是英雄的血统已经根植在这支军队的血脉当中。
今天的解放军不仅拥有强悍的步兵分队,以穿插为核心的运动战能力从来没有丢弃,在机械化和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加持下,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