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广州的热度一直这么高?
时间:2023-04-14  浏览次数:663

  四月以来,一向低调平实的广州突然在网络上火了一把,一是新加坡总理访华,接着法国总统又在广州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这么高的人气,广州想低调也很难了。

  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上,离外部世界最近的城市基本都是广州。鉴真第二次东渡的时候,被风刮到广州,看到了港湾里各国商船和堆积如山的货物,那时广州俨然已成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于是他如实地记录了下来。

  唐朝末年,黄巢破了广州城后,杀死的城内伊斯兰、基督教、犹太教、祆教徒就有12万人。自从海上贸易取代陆路贸易之后,广州这个千年商都的繁荣就一直延续到现在。

  168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厦门直接进口茶叶,开启了中英的茶叶直接贸易。然后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茶叶贸易权,当时,每磅茶叶进货价是2先令4便士,到了伦敦市场上,售价却高达14先令8便士,利润足有6倍之多。到了1760年,东印度公司每年从中国进口的茶叶达1800万斤,在广州这个商贸古都上,50%的货物都上了东印度公司的船。

  随着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的贸易量愈来愈大,广州行商陋规影响了英国人的利润。1755年,英国人另辟蹊径,跑到宁波定海港开辟第二条贸易路线。仅两年时间,到广州的商船数量大幅减少,广东的关税收入大幅减少。

  面对浙江方面抢生意的行为,两广总督向皇帝汇报,并提出两个要求:一、提高浙江海关税;二、并勒令英国、荷兰、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洋商人只能在广州进行贸易。基于政权合法性的焦虑,乾隆一直对海洋商业巨大的不确定性一直很警惕,马上同意了广东方面的请求,宣布从1757年12月20日起,所有外国人只能在广州进行贸易。于是,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广州十三行几乎垄断了所有的对外贸易,

  英国的金融力量控制了资金和汇率,逐步控制了中英茶叶贸易的主导权,不到半个世纪,中国商人已经失去了对贸易体系的主导权。到了广州新一辈的行商,资金上几乎完全依靠东印度公司,行商就完全丧失独立经营权,不得不接受英国公司的监督,逐步失去了茶叶的定价权,因此英国牢牢掌握了中、英贸易体系。

  而1825年英国发生了经济危机之后,他们要为过剩的产能寻找更大的市场。广州已经远远满足不了英国人的需求,他们需要中国更大的腹地。从倾销产品的市场规划角度考虑,英国人需要增加一个能进入江南的市场基地以及转运北方的港口,最后他们将目光朝向了当时不受待见的上海。

  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通了五大通商口岸,蜂拥而至的英国商人首先聚集到广州的十三行。当时中国刚刚被英国人打败,面对这群英国商人,民族感很强的广州人根本就没人愿意租房给他们。怀着发财美梦的英国人来到广州很尴尬,连住房的问题都无法解决,一大批英国商人只好北上至另一个通商口岸——上海。上海1843年开埠以后,上海港10年后就取代广州成为中国内外贸第一大港。

  广东珠三角本来就有外迁移民的传统,鸦片战争这一仗消耗了广东大部分的财力,加上战争费用多半由广东负担,把清廷南边的税源地弄穷了,很多人只好结伴外出谋生,流向美国或上海。

  尽管如此,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它的位置在海内外都是难以撼动的。1845年,英国的丽如银行(Oriental Bank)在香港设立分行,并在广州开设代理处,随后又在上海设立分行,这是第一家在中国设立机构的外国银行。

  广州的城市基因是低调务实。具体点来说,就是平实,坚持,不出格,有耐心。低调的好处是没有人针对你竞争,没有人消耗你。这有点像乌龟生存法则,乌龟一辈子不追求轰轰烈烈,动静小,欲望低,活得久,能静下心来做事情。

  广州人得低调是刻在基因里的,以致有人拿它来跟其他城市做比较。有一句话传得很广:一群广州人在一起,很难知道谁有钱,一群上海人在一起,很难知道谁没钱。

  当然,广州之所以能连续繁荣超过一千年,更多靠的是良好的契约精神,靠的是务实、开放、敢闯的广府文化。比如,谁都知道腾讯在深圳,但不是很多人知道腾讯的微信在广州,广州也不会刻意拿出来说。当时,腾讯的三个产品项目团队在同时做微信,最后张小龙的广州团队比其他项目团队提早一个月做出来,腾讯就将所有的资源投给了张小龙的团队,全力做起来。其他的团队就差一点点,能在残酷的淘汰中生存下来,跟这座城市的文化是离不开的。

  这些年,唱衰广州的声音经久不息。广州最受诟病的是它的创新活力,独角兽企业是一座城市创新活力的重要参考,独角兽企业是指成立于2000年之后,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而且还没有上市的民营企业。广州的独角兽企业无论在基数上还是增量上都与上海、深圳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比如2021年,广州仅新增2家独角兽企业,一共加起来才12家。

  在全球城市GDP排名中,广州也是平平淡淡。在过去的两年都维持在第15位,特别是2022年,广州给重庆超过了。但广州以一贯的平实态度坚守着自己该有的位置。

  虽然没有耀眼的光环,广州一直深耕着它的城市运营基础。广州的总运营数突破600公里,在地铁的客流强度方面,广州地铁的强度为1.56万人次每公里,排在全国第一。

  广州的城市平均通勤时耗是40分钟,排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之后。广州的城市规模、人口规模都是超级城市的水平,通勤体验能维持在这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主要得益于迅速发展的城市交通和相对不太高的房价。

  广州相对友好的房价跟其他一线城市形成了很大的对比,从上车门槛看,广州的上车套均总价仅为215万,其他一线万了,再结合平均薪酬,广州的上车时长是5.06年,排到全国第6。广州楼市售租比是53年,再看几个主要的城市,北京楼市的售租比大约是55年,深圳的楼市售租比是59年,上海是56年,厦门高达83年。

  在城市间日常联系的密切热度方面,广州-佛山、广州-东莞、广州-深圳占据了全国的前三名,这彰显出广州超强的集散功能,广州作为大湾区第一交通枢纽的地位是难以撼动的。随着大湾区一体化、同城化的深化,大湾区生活半径由过去的30公里扩大到60公里甚至80公里,广州的交通枢纽功能会得到更好的放大。

  坚实的城市运营基础让广州在人口虹吸方面一直领先全国,在2021年,广州的人口吸引指数为10.033,是全国仅有的2个指数突破10的城市,在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方面,广州也排到了全国第二。

  甚至广州开始虹吸深圳的人才,从深圳公积金异地转出数据看,2021年从深圳迁到广州了有7300人,远超过广州迁至深圳的人数(3939人)。

  广州扎实的城市运营指标从另一个数据得到确认,据克而瑞数据显示,广州写字楼的空置率为7.6%,远低于北京的9.8%、上海的9.9%、深圳的18.8%,属于一线城市中空置率最低的城市,在最能反映写字楼经济活力的指标中,广州也以42.6万平方米的吸纳量排到了全国第三。

  不过广州是一个单核城市,这从甲级写字楼可见一斑。甲级写字楼是一个城市高端产业和先进生产力的象征。甲级写字楼的分布代表着一个城市未来发展均衡度。广州的甲级写字楼主要集中分布于珠江两岸。相比之下,深圳甲级写字楼的分布则沿东西向均衡分布。这预示着未来深圳的城市发展更为均衡。

  广州作为一个不太会吹牛逼的城市,一些核心指标还是稳步向前的。比如,在权威国际机构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发布的全球城市指数报告看,广州的排名提升了10位。

  广州在2016-2019年一直没有进步,到了2020年才异军突起,主要的原因有2个:1、新兴产业(包括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在广州产业比重得到显着的提升;2、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保持全国第一。

  务实的城市基因让广州的宏观层面一向都很稳。广州在核心指标的显着提升,主要归功于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力,高科技制造业同比增长超过了25%,高技术制造业主要是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特别是汽车,这是广州最成功的产业布局。

  回溯改革四十几年,各个产业浪潮都是都领风骚十年,比如20年前,移动和联通过年的一天短信就赚个40亿,微信的出现让运营商的短信仅剩下收验证码的功能了。现在,以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独领风骚的时代也开始黯然落幕了。下一个产业浪潮隐然若现,那就是硬科技,当下,率先从硬科技中脱颖而出的产业是新能源汽车。2021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汽车市场渗透率已达15%,跨过了12%的渗透率门槛,这预示这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扩张的步伐会大大提速。

  汽车以产业链长、产值高成为了工业中的明珠,在自动驾驶领域,广州已经汇聚了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头部企业,头部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新能源汽车加自动驾驶可能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引领,广州这个汽车传统阵地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除了汽车,载人无人机广州也是国内首屈一指,亿航智能、小鹏汇天两大已经有产品的企业,有机会未来出行赛道的王者。

  按照历史经验,每一波产业浪潮,都会催生一轮城市洗牌,在上一轮互联网浪潮中缺位的广州,可能会成为下一波产业浪潮的幸运儿。

  相对于上面,广州更重要的走向是广州和深圳从竞争走向共生。这些年,深圳在经济发展上完胜广州,但城市的竞争不只是经济。

  城市的竞争,短期看政策,中期看趋势,长期看文化。在城市竞争的上面,是国家的竞争,未来国家的竞争主要是城市群的竞争。

  相互竞争中的广深,各自拥有自己的腹地。广州的腹地在珠江西岸,深圳的腹地在珠江东岸。广深会在大湾区一体化中走向共生。港珠澳大桥、深珠通道、深中通道、南沙大桥、虎门大桥等逐步将珠江口给缝了起来,加上广州规划将高速18号线号线分别延长至中山、珠海、澳门以及东莞、深圳,大湾区一体化趋势非常明显。




上一篇:B站就上传用户真人照片致歉:已第一时间修改活动页面   下一篇:B费:想要以最好的方式结束这个赛季我们需要每个人都能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