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深圳市坪山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草案)的公示,(以下简称坪山《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坪山《规划》提出未来常住人口规模110 万人,管理服务人口规模130 万人。而现状是55.43万人。这意味着,坪山未来的人口将翻一番。
“两带”即城市综合发展带、科技创新产业带,全区各功能中心和功能节点之间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发展主轴线。
坪山《规划》提出城区功能为:东部区域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未来产业试验区。
临深片区又传利好!坪山《规划》明确:提升国家铁路枢纽能级,全面提升坪山与国家重要城市群的高速铁路可达性。落实联通湾区的城际铁路网络,强化坪山与粤港澳大湾区、深圳都市圈主要城市中心、重要产业节点、机场港口等重大设施的联系效率。
大力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坪山站枢纽作为深圳市铁路客运主枢纽之一和东部门户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将燕子湖站、聚龙站打造为辐射临深区域的重要客运枢纽。
落实国铁、城际轨道网络3条国铁:厦深铁路、深汕高铁、深河高铁。2条城际:深大城际、大鹏支线。
坪山《规划》明确构筑坪山景观结构:立足生态空间总体格局,挖掘本土资源特色,持续强化“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整体城区风貌,构塑“三轴、六点、九片”的坪山城区景观结构。
六点包括传统风貌景观节点:碧岭中心、坪山老中心、坑梓老中心;新城风貌景观节点:坪山中心、燕子湖、聚龙产业创新中心。
九片包括:碧岭沙湖片区、坪山中心片区、坪山老中心片区、综合保税区、燕子湖片区、比亚迪片区、高新北片区、聚龙山片区、高新南片区。
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落实“多规合一”改革要求,按照国家、省、市统一工作部署,坪山区组织开展了《深圳市坪山区国土空间分区规划(2021-2035年)》的编制工作,谋划2035年坪山区城市发展的空间战略蓝图,为坪山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标杆城区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规划已形成草案,为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现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征询意见。草案公示时间为2023年4月27日-2023年5月26日,共30天。社会各界可在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网站(网址:)及微信公众号、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坪山管理局网站(网址:)查阅。相关意见可通过发送电子邮件、邮寄信件等方式提交。
这里,是深圳客家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东纵之乡”。这里,从“深圳市大工业区”到“深圳国家高新区核心园区”,一直肩负着深圳工业立市,制造强市的重任。这里,是深圳东进战略的核心支点,是深港向粤东北辐射的桥头堡,正在经历一场从传统工业区到现代化创新城区的蝶变。
当前,在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面对党中央、国务院建立“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新要求,抢抓深圳市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迭加的黄金发展期的新机遇,高质量编制坪山区2035国土空间分区规划,前瞻描绘城区未来发展空间战略蓝图,统筹全区国土空间资源配置势在必行,意义重大。
这本小册子正是这张蓝图的缩影。我们希望,2035的坪山,山水是可漫游的,在马峦游山,在坪山河戏水,在田野中漫步,全域自然博物;文化是可触摸的,在美术馆看展,在大剧院听戏,在大万世居品茶,近者悦远者来。创新创业是沸腾的,智能车、创新药、中国芯,深圳制造业未来看坪山。城区是有温度的,幼有善育、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城以盛民。
坪山区地处深圳东北部,西邻龙岗区、南连盐田区、东接惠州市惠阳区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本规划范围为坪山区行政辖区全域。规划基期年为2020年,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到202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努力走出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坪山道路,奋力谱写“创新坪山、未来之城”新篇章。
深圳各区差异化发展,分工协作,共同支撑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构筑坪山全面开放的区域发展格局,科学合理的生态空间格局,协调高效的城区发展格局,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和规划功能分区,为坪山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框架。
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加快拓展国际市场。与港澳地区深度合作,深入对接港澳所需,加速港澳地区创新要素在坪山的流动。
主动融入深圳都市圈“一主两副一极四轴”空间格局,推动与惠州、深汕等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推进深圳东部中心建设,推动发展要素、城市服务功能、创新和人才东进。
与市内各区联动发展。深入落实全市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各区合理推进产业协作、创新联动、城市共建和民生共享。与市内重要创新节点密切互动,加快科教资源、研发孵化、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流动,促进政产学研资深度融合,构建创新生态圈。
持续优化城区空间结构,以整体均衡、重点突出为战略导向,以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网络为支撑,构建“一核两带四区”的城区空间格局。
按照国家要求,统筹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目前,项目已完成了初步测绘、明确拆除范围线、历史违建物业权利人核实,更新意愿征集、企业安置及产业专题研究报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土地权属核查及证明文件收集、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全部立项准备工作,项目立项已经龙岗区城市更新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审议通过。项目计划于2023年9月完成专项规划,并于2024年首期动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