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区推进办学育人提质增效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时间:2025-09-11  浏览次数:663

  近年来,在即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即墨区教体局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落实“一四十百”总体工作思路,深化改革创新、精准施策发力,不断完善教育服务保障体系,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义务教育改革创新案例获评“第八届青岛市教育改革优秀成果”,成功创建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区教育呈现新气象、实现新发展。

  统筹实施农村小学优化行动和初中布局调整行动,去年秋季学期以来,先后启用桃源小学、数字装备园实验小学、移风店太祉庄幼儿园等学校和幼儿园,增加优质学位4000余个;撤并33所小规模学校、85所小规模幼儿园,进一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益。创新办学机制模式,试点创办全区首所公立寄宿制初中——实验学校东部分校,配优配强师资,实施精致管理,满足了群众多样化就学需求:同时对龙山中学腾出的校舍进行改造,将龙山辖区内的4所小规模学校合并迁入成立龙山实验小学,在探索中小学布局调整同频联动上迈出了成功的一步。城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充分满足了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期盼。

  实施阳光工程和提质工程,坚持减负和提质一体推进,着重围绕作息时间、课程设置、课外活动、作业管理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高中阶段重点抓好睡眠保障和自主学习,真正把时间、阳光、快乐还给学生。实施小初高一体化连续贯通培养,选取部分小学、初中作为试点,定期开展小初、初高学科教研、研讨交流等活动,促进学段深度融合、学科知识多维贯通。争取财政专项资金160万元,重点抓好初高中尖优生拓展培养,选拔900余名初高中学优生培训100余场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专门成立心理教研室和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配备4名专职教研员,并聘任29名心理健康副校长,为学生提供优质心理健康服务。2025年高考再创佳绩,5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在青岛市第六届运动会拳击、自行车、武术散打等多个赛项上获得第一名。

  实施清源工程和优秀人才引进行动、干部工作规范行动,促进队伍专业化发展。拓宽招才引智渠道,近两年招聘国家公费师范生、双一流大学毕业生等423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健全多层次、多元化培训制度,开展骨干教师、尖兵教师、“菁英计划”等专项培训20余次。统筹城乡、镇域、校际间的教研活动,抓好学科大集备、分层教学,组织市级、区级协作体教研活动等200余次,让老师们互学互促,共同提高。健全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优化提升工作环境,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去年以来,2名教师获评山东省优秀教师,18名干部教师被评为青岛名师、名校长,146名教师获评青岛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全区教师队伍结构、素质、面貌越来越好,为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人才基础。

  提升作风能力,强化服务惠民,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氛围。投入300万元改造10所农村薄弱学校食堂,近两年对农村小规模学校食堂补助1000余万元,保障农村学校膳食质量,目前全区学校食堂实现了应开尽开。抓好“校园餐”专项整治,制定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食堂财务管理等方面的10余项制度性文件;建立健全局领导“校园餐”专项整治常态化督查机制和领导包保责任体系,联合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对学校食堂进行多轮次、全覆盖检查。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今年暑假期间为5所普通高中的2678个宿舍全部安装空调,全面改善了学生的休息条件。这些工作顺应民心民意,优化了教育生态,提升了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下一步,即墨区教体局将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为引领,围绕“和谐教育”品牌建设,高点定位对标,优化工作措施,积极担当实干,推进办学育人提质增效,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活力宜居幸福现代化新区建设贡献应有力量。




上一篇:长丰(双凤)经开区:党群阵地换“新装”服务走“新”更走“心”‌   下一篇:国台办: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